前幾天再次鼓起勇氣打電話回香港給我爸爸....又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跟她好好的聊天了..
他接上電話,總是給我一種.....
"兒子,沒關係! 無論過去有否做得很好...
是成功...或失敗... 聽話不聽話...一切都OK沒問題...!!!
爸爸什麼事都忘記了....你可以隨時打回來的感覺............"
我們聊了很多,關於人生... 關於工作......。
他在保險業二十五個年頭,經歷過許多的成功與失敗....
我和他訴說了很多自己最近所面對的難題,
有關領導組織... 有關人性....
他總是告訴我說...
做人要 "遇強越強,要自強不息。"
做事要 "光明磊落,頂天立地。"
"日光之下無新事.....
要學會放下,要有格局,不要太過計較芝麻小事...
很多小人在你身邊做一些 "有的沒的"小動作... 也不要介懷....
因為做大事的人根本不必如此..."
"千萬不要佔別人便宜...也不要怕自己吃虧...."
"他又常說,今天種下什麼因.... 總有一天還是要收..要還的...."
之後談到了關於工作上的事,我問他如何在生意上做得更好...?
想不到他便跟我分享了這兩個故事......
【背水一戰】
孫子曾經講過,"置之死地而後生",背水一戰就是應了這種道理,在毫無退路的情況下,
兵將會拼死搏殺,謀求生路,達到以一當十的目的。
背水一戰見於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一十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
司馬師病死後,司馬昭以大將軍主持尚書事,專管內外事務。
姜維得到這個消息,以為司馬師新喪,司馬昭初握重權,必不敢擅離洛陽,可乘機伐魏,以取中原。
后主劉禪是個沒有主意的人,於是准其所請,命往漢中作戰前準備,征西大將軍張翼自以蜀地淺狹,錢糧淺薄,不宜遠征。
姜維一味堅持自己的意見。
張翼見出兵已勢在必行,便向姜維提議道:"以往多不克而還,皆因出兵動作過於遲緩。
兵法云:'攻其不備,出其不意。'今若火速進兵,使魏兵猝不及防,必然全勝矣。"
姜維於是引兵5萬遠征,兵至洮水,魏雍州(今陝西西安)刺史王經、征西將軍陳泰得到前線戰報。
王經先率兵馬步騎7萬人迎戰,姜維似已成竹在胸,對張翼、夏侯霸各授機宜,先使二人領兵去作準備,他自己乃引大軍背依洮水列陣。
王經見姜維此等陣勢,回頭對其牙將張明、花永、劉達、朱芳四人說:"蜀兵背水為陣,敗則將全部歿沒於水中。
姜維驍勇,你們四位可與交戰,若其後退,便可追擊。
"王經企圖恃眾將姜維逼退,以使覆沒於洮水之中,王經看不透姜維的目的,只以為他不懂兵法,沒有認識到自己所處的險境。
豈不知姜維是故意將自己的部隊置於死地,來達到激發將士鬥志的目的。
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
「破釜沈舟」
戰國時代,秦國得到了地利,邊境的天然要塞很多。
又得到人力,文的有智囊團,武的有猛將,因此國勢一天比一天強大。
秦國胝一個勇武善戰的大將章邯,有一次在定陶把楚國項梁將軍的軍隊打得七零八落,潰不成軍。
項梁也戰死了。 章邯又乘勝派兵去攻打趙國,一下子就把趙國的鉅廘城團團圍住,萬分危急。項梁的侄子項羽知道了,立刻派兵去支援,可是仍然不能解圍。
項羽的脾氣很急躁,馬上親自率兵要跟秦國決一死戰。
當軍隊過了漳河以後,他命令部下把所有的飯鍋都打碎,不能再煮飯,然後趕往鉅鹿和秦兵交戰。
他這樣做,是表示了寧願戰死也不肯敗退回來的決心。
那次戰爭,項羽果然勝利,從此威名滿天下。
說明: 「破釜沈舟」的來源出自史記項羽本紀,是形容一個人做事情,下定決心,不顧一切地求勝利。
Posted by
JIM'S LIFE X HERBALIFE = SUPER WONDERFUL LIFE
at
8/15/2008 03:35:00 上午
1 comments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