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破釜沈舟」
戰國時代,秦國得到了地利,邊境的天然要塞很多。
又得到人力,文的有智囊團,武的有猛將,因此國勢一天比一天強大。
秦國胝一個勇武善戰的大將章邯,有一次在定陶把楚國項梁將軍的軍隊打得七零八落,潰不成軍。
項梁也戰死了。 章邯又乘勝派兵去攻打趙國,一下子就把趙國的鉅廘城團團圍住,萬分危急。項梁的侄子項羽知道了,立刻派兵去支援,可是仍然不能解圍。
項羽的脾氣很急躁,馬上親自率兵要跟秦國決一死戰。
當軍隊過了漳河以後,他命令部下把所有的飯鍋都打碎,不能再煮飯,然後趕往鉅鹿和秦兵交戰。
他這樣做,是表示了寧願戰死也不肯敗退回來的決心。
那次戰爭,項羽果然勝利,從此威名滿天下。
說明: 「破釜沈舟」的來源出自史記項羽本紀,是形容一個人做事情,下定決心,不顧一切地求勝利。
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1 則留言:
其實每個人再怎麼成功,都希望得到家人的肯定;相同的,一個人再怎麼不開心,也是只想家人分享。我覺得你很有勇氣,你"老豆"也好有智慧。 ^_______^
張貼留言